close


  曾執教於解放軍電子工程學院的合肥退休教授張興華自建抗日文物陳列室,展出文物200多件, 冀年輕人銘記歷史。 路夢 攝
  中新網合肥7月5日電(倪欣然 路夢 谷嵐 金際元) 滿牆的黑白戰事照片、展櫃里的日軍和國民黨軍隊用的頭盔、刺刀、軍號、紀念章……20平米的屋子裡擺滿了張興華的藏品。
  68歲的張興華是安徽省會合肥市的一名退休教授,曾執教於解放軍電子工程學院,自2006年退休以來,熱衷於收藏抗日戰爭文物。“抗日文物就是侵略者的罪證,通過這些歷史文物,我希望後來人能感受到戰爭是怎麼回事,年輕人應該銘記歷史。”張興華說。
  2013年8月15日,張興華在自家樓下倉庫里建起家庭抗日文物陳列室,至今已接待過不少前來參觀的各界人士。他的陳列室中目前展出了200多件珍貴文物,且藏品還在不斷豐富。
  值盧溝橋事變(“七七事變”)七十七周年紀念日來臨前,張興華向中新社記者展示了幾件與盧溝橋事變有關的展品,用他的話來說,“是對那段歷史的見證”。
  張興華指著牆上的一張黑白照片說:“這是日本人當初占領盧溝橋的照片。”盧溝橋的獅子在照片中清晰可見。而照片中日本人佩戴過的刺刀和鋼盔張興華也有收藏實物。“鋼盔當時是從英國進口的,現在已經沒有了,刺刀叫做‘中正式’刺刀。”
  張興華介紹說,日本人每占領一個城市就會刻一個印章,給參與侵華的日本士兵蓋章以代表其在戰爭中立了功。張興華所收藏的印章中的兩枚便是占領的印記,上面分別清楚地刻著“盧溝橋”和“宛平城”,並且有佩戴刺刀的日本兵和日本國旗。
  張興華還給記者展示了大銅章,章的正面是一個立體的日本兵,佩戴著鋼盔和刺刀,背上還背著毛毯、飯盒、水壺,“他是踩著國軍的屍體過去的”,張興華指著紀念章說。日本兵的身後有一束高粱穗向東邊飄著,“這說明當時刮的是西風,而七月正是高粱收穫的季節,表明瞭戰爭發生的時節。”
  大銅章的背面寫著“支那事變記念昭和十二年”(張興華說,日本人都用“記”而非“紀”),刻著的是一架日軍轟炸機在宛平、天津的上空飛過。章的周圍由八顆炸彈圍繞裝飾。
  “這個紀念章就是盧溝橋事變發生那一天的見證,充分反映了侵略者的暴行。”張興華說。除了紀念章之外,他還收藏了日本給參與戰爭的士兵授予紀念章時所頒發的證書。
  張興華說,戰後,當事人將這些物品都帶回了日本。“是我這十年來通過各種渠道從他們的後人處徵集來的。”(完)
(原標題:退休教授自建抗日文物陳列室 冀年輕人銘記歷史)
(編輯:SN117)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x38hxmitv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