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江守集團社長江守清隆
  中新網7月1日電 日本新華僑報1日刊文稱,江守集團是一家“不一樣”的日本企業。這個涉及染料、化學品、電子材料、食品、資源開發等多項業務的上市公司,並沒有把總部移到繁華的東京,而是選擇在誕生地——福井堅守上百年,成為當地的標誌性企業。近日,該報記者走進江守集團位於福井縣的總部,採訪了集團第四代掌門人江守清隆。
  文章摘編如下:
  在總部社長室里,有一面“員工”牆,上面貼著各個地方的員工照片。不僅有日本的員工照片,還有中國員工的照片。顯然,江守清隆社長想記住每一位員工的相貌,把他們當作公司最大的財產。
  中國經濟已進入質量並重時代
  《日本新華僑報》:你以前在大學演講時,曾經分析了世界經濟的現狀。你怎麼看現在的日本經濟和中國經濟?
  江守清隆:我以前在大學演講時談過,要用冷靜的眼光去看“世界中的中國”和“世界中的日本”。特別是現在的日本,去年發生的事,今年同樣發生,明年也一樣,再過十年也不會有什麼大改變。
  但是現在的世界每天千變萬化,日本應該怎樣跟上節奏,是個讓人非常擔心的問題,日本應該有強烈的危機感。
  《日本新華僑報》:日本過去的經濟狀況經常被稱為“泡沫經濟崩潰”、“失去的10年”、“失去的20年”。你認為安倍政府推出的“安倍經濟學”能改變這一狀況嗎?
  江守清隆:“安倍經濟學”作為短期的“治療方法”,雖然有一定效果。但並不是萬能藥。
  日本經濟的深層次問題,並不是這麼簡單就可以解決的。日本的“高齡少子化”、“缺乏向上欲望”等問題,都是日積月累形成的,要長期努力去解決。
  《日本新華僑報》:一些日本媒體總在宣揚“中國風險”、“中國加一”之類的,呼籲日本企業在中國以外設立新的生產據點。你怎麼看?
  江守清隆:我認為,中國經濟今後將進入“量”加“質”的時代。現在,中國經濟已經開始轉型,慢慢不生產世界上最便宜的東西。另一方面,中國經濟在“質”的方面將得到一個提升。中國在提高經濟質量方面的努力,又會形成一個巨大的新市場。
  日中做伙伴將產生巨大生產力
  《日本新華僑報》:江守集團1994年進軍上海,現在業務已經擴展到中國各地。你認為,中國市場對日本企業的全球化戰略發揮著怎樣的推動作用?
  江守清隆:中國近十年的發展非常不錯,這是誰都必須承認的事實。不管經濟出現過熱勢頭還是出現不好苗頭,中國政府馬上就會出來調節。中國經濟能發展得如此強勁,與政府的有效調節密切相關。從這一點看,中國經濟不管出現多少風浪,今後還是能持續發展的。穩步增長的中國市場,對於日本企業全球化戰略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
  中國現在擁有巨大的製造能力,日本有著先進的新材料技術,如果兩者組合,將會產生巨大的生產力。兩國企業都拿出自己擅長的東西,成為合作伙伴的同時,也做出了世界上一流的東西。
  《日本新華僑報》:江守集團明確指出,為了讓客戶、董事、員工、地域社會幸福而存在。你認為“為了幸福”這個關鍵詞,如何體現在中國市場的業務上?
  江守清隆:第一個當然是認認真真的交流。雖說中國大城市的醫療發展很快,可是在中小城市,有些地方的醫療水平還不高。我們也銷售醫療器械,所以給予了捐助。教育方面,我們也和中國一些大學存在互動,給他們一些支援。
  前不久,有一位美國的投資家問我“貴公司為什麼進軍中國”。我反問他:“看看全球這二十年的變化,能像中國那樣發展的國家還有嗎?”其實,在哪裡開展業務都伴隨著各種困難,既然如此,我們就應該在新興市場中,選擇最被世界矚目的地方。中國自然是最佳選擇。
  培養人才要因地制宜
  《日本新華僑報》:江守集團創業至今已經超過100多年,不僅是日本經濟團體聯合會成員,還是一家擁有精兵強將的上市公司。集團為何不把總部選在東京,而是選擇了福井縣?
  江守清隆:公司這100多年發展歷史中,我是第四代。從曾祖父那一代開始,到祖父、父親,後來到我。福井這個地方纖維產業發達,所以我們公司也隨之發展了起來。我們集團已經從染料商到化學產品商社,並且漸漸轉型成了一家綜合貿易集團。
  我們將總部設在福井,是為了招攬更多優秀人才。如果在東京,我們這樣規模的公司,能夠錄用的人才比起福井來還是有局限性。我們將總部設在福井,成為了這個地域的代表性企業,既確保了優秀人才,還能在社會責任方面發揮更大作用。
  優秀的人才在這裡為家鄉工作,為家鄉的經濟發展貢獻力量,會充滿責任感與自豪感。我們有一個口號是“從北陸走向世界”,意思是就算總部在北陸,也要成為世界型企業。
  經濟交流是改善日中關係的基礎
  《日本新華僑報》:你怎樣看中日關係的現狀。對於兩國關係的改善,你怎樣考慮?
  江守清隆:我們公司主要是針對企業法人,所以沒有受到太大負面影響。與中國客戶也保持了安定的合作伙伴關係。
  我是一個搞經濟的人。我認為,加強經濟交流是改善兩國關係的基礎之一,而且也是相對容易做的事情。在經濟與貿易的世界里,不分日本人也不分中國人。
  對於一些存在分歧的問題,我認為日本和中國都應該首先冷靜下來仔細想想,要避免一些過激言語。
  《日本新華僑報》:你去過幾次中國?對於中國和中國人,你是什麼樣的印象?
  江守清隆:我去過中國50次以上。第一次去中國是在1988年,從北京到上海,最後去了廣州,當時參加的是一個中國現狀調查團。中國北方的發展可能要緩慢一些,南部那個時候已經發展得很快。
  印象最深的是上海,那時浦東還是一塊不毛之地。不知什麼時候,浦東新區就“刷”的一下子冒出來了。此後中國的發展,就與大家知道的一樣,速度這麼快,非常壯觀。
  我覺得,中國聰明的人非常多。不過,聰明也是把雙刃劍。聰明過了頭視野反而會變得狹窄。特別是涉及到自己工作的事情,視野就會變得更窄。可是,中國人比較誠實與沉穩,也很積極上進,和美國人有些相似,簡潔明瞭。
  對於很多中國年輕經營者,我是很佩服和尊敬的。他們相當優秀而且對國際化非常熱心,學習欲望很強烈。和他們在一起工作,感覺到能做出很多新的事情。
  至於中國的環境問題,其實以前歐美髮生過,日本也發生過。快速發展的過程中,必然會出現環境問題。我看到,中國政府已經開始非常認真地解決這個問題,期待在不久的將來,中國也能迎來碧水藍天。(蔣豐)  (原標題:新華僑報:中日做伙伴能創造世界一流財富價值)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x38hxmitv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